新學期第一講於10月20日在光華樓1801如期舉行👩🏻🎤,我們請來了旅遊創新創業研究院執行院長、中關村智慧旅遊創新協會創始會長張德欣先生,為大家帶來雙創領域的前沿講座。

本次講座的主題是《互聯網+時代的旅遊創業及旅遊市場分析》🧧,張院長從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作為切入,講述了PC端到移動端造就了我們的低頭族。這既給我們帶來了信息的便捷,也碎片化了我們的時間🐴🧑🏼🌾。而傳統行業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特點進行產業升級,給傳統企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通過對老牌互聯網巨頭BAT以及新進互聯網企業今日頭條、美團、滴滴打車等企業的分析⚒,結合幾組數據圖表👨🏼🚒🪼、統計報告的展示🏄🏿♂️,張院長直觀地給同學們說明了互聯網發展的時代背景。而結合旅遊行業來看,旅遊對於提升人民幸福指數的作用則是越來越受到政府以及人民的重視。相對於文化外交的敏感性💄,旅遊作為外交的第一道程序則更加利於國家間的交流溝通🎙,同時移動互聯網渠道在遊客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後的參與度逐漸提升,借助此趨勢將旅遊與互聯網相結合更是我們需要不斷探尋深化的渠道。

接著張院長對中國旅遊創業者進行了分析📂。首先,就目前創業團隊內部熟悉程度來看,基本是屬於熟人創業模式,成員間的互補性較高♗;其次😏,創始人年齡在25-34歲占比最多為59%,隨著教育的普及👨🏿🍼🧛🏽♀️,創始人的文化程度本科占比最多為53.8%;就專業背景來看🖲,計算機專業創業者最多💁♀️,這也印證了互聯網發展的迅速0️⃣。
而後🧚🏼,張院長提出了一個開放性問題,“有無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對國內創業的影響”👶🏻。在場的聽眾各抒己見🏋🏼,有人認為海外經歷更利於了解國際形勢、行業前沿模式,利於創業企業的發展🌧🧘,但也有同學指出持續的國內學習生活經歷可以更加了解本地需求、利於人脈積累,而很多國外企業本土化的失敗正是沒有做好對於本國國情的深刻體驗而造成的🟪。
張院長還給大家列舉出了旅遊企業創業中重要的資源要素🪄:管理能力、產品設計👩🏽⚖️、商業模式🤷、經驗、渠道資源、專業背景、團隊等。

而後根據對在線旅遊創業趨勢的分析,張院長提出:新的創業機會在於思考“國家政策導向、行業發展趨勢、用戶需求變化、科技時代變革。同時👯,張院長還告誡同學們要爭做行業的老大和老二,因為在二者競爭的時候,很可能行業老三就消失了,這一幽默的論述引來大家的爆笑。張院長將創業團隊分為3個模式😮👨🏿⚖️:“大唐F4🧗🏻♂️、復仇者聯盟和明星團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是要找到合適的創始人進行創業是最為關鍵的🩹。

接著,張院長以一個題為“山楂小院如何走上網紅民宿之路”的民宿案例作為本次講演的結尾。通過圖片展示和視頻播放,給同學們展現了一個與喧鬧的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鄉間民宿環境。民宿創建者在原有特色建築的基礎上,將民房內部裝修改造得更適宜城市居民前來休閑度假,通過對本地人的崗前培訓👫🏻😤,為遊客提供貼心的管家式服務。而遊客的到來也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帶來收益,原生態農作物、自製山楂汁和綠色糧食都成為了當地的熱銷產品。
這一案例啟發我們在營銷過程中要:用心挖掘產品特色;用準確的定位化劣勢為優勢;重點做好內容包裝;尊重每一位渠道商;要價格杠桿,不要價格戰;好產品決定營銷基因;做好客戶管理🤽♂️。

最後🧏🏻,在同學們與張院長幽默而親切的問答互動中結束了本次精英講座🏌🏽♂️。


現場問答
(供稿:2018級MTA全日製學生 範一林
攝影:2018級MTA非全日製學生 史華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