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訪談 | 施媛媛:送給旅遊管理新生的大禮包 -沐鸣平台


新聞動態

新聞中心

當前位置: 沐鸣平台 > 新聞中心 > 新聞動態 > 正文

導師訪談 | 施媛媛:送給旅遊管理新生的大禮包

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21-11-01      點擊數:

受訪導師簡介:

施媛媛

沐鸣娱乐青年副研究員

心理學博士

研究方向:文化與社會心理學👨‍👨‍👧、旅遊心理學

E-mail👵🏼:shiyy@fudan.edu.cn

Part 1🧘🏿‍♂️🦉:大學生活與學習

Q:大學生似乎總是在「內卷」的焦慮和「躺平」的無奈中掙紮👨🏼,您認為大一新生應以何種心態面對大學的學習👩🏽‍💼?

A:對大一新生來說📪,從中學到大學要面對的最大變化💇🏼‍♀️,就是學習成了自己的事情🫳🏼。中學時期你的生活可能只有一件事,就是取得好的成績,比如得到第一名這種生活簡單🐂、目標明確的中學經歷很容易讓我們形成一種「固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但這一心態已經不適用於大學學習生活:因為在這裏👨‍👨‍👧,如果我們一直把「取得好的名次」作為自己的目標,一直跟他人比較▫️,那麽永遠有比我們做得好的人🤾🏻,我們便會以自己「不夠優秀」否定自己。繼而當我們認為自己是「失敗」的那一方而長期充滿壓力時,我們只會越「卷」越焦慮➿,甚至會逐漸懷疑自己👕,過度自我否定,產生習得性無助式「躺平」,形成惡性閉環🛖。

但如果我們換一個心態,把比較對象換成自己,就會輕松很多:每件事問問自己是否盡力了,是否享受過程,是否學到了什麽,是否變得更充實,這樣每件事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是有所收獲的🏧🦹🏿,也會覺得自己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而充滿希望和動力去面對未來的挑戰。這種我們真正需要的心態,叫做「成長型心態」(growth mindset)

Q:您認為大學生應該如何應對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A:中學階段👷🏼‍♂️✸,很多知識是應試型的,有固定答案🥏,比如1+1就是等於2。但在大學裏,沒有什麽知識是永恒的真理👩🏿‍🚀,大部分知識都只是暫時被用於解釋世界🛠,隨時可能有更好的理論取代之🐋。因而我們要懷著謹慎的態度去面對知識,保持開放的思維去接受批判🧑🏽‍🌾,這也是做學術應有的態度。這就涉及到我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第二種心態——對於已有知識的再度審視:不要認為自己知道的信息一定對,因為某些信息可能有情境性或者時效性;也不要以為自己持有的某個觀點在某個情境是對的,就一定可以用在其他情境裏🧜🏿‍♂️。多元化的信息是一把雙刃劍🙅,給我們提供了很多資源,卻也帶來了認知負荷,讓我們選擇困難,迷失方向。作為大學生🏊🏿,提高辨識能力非常重要♟,面對紛繁信息時📷,批判看待😣,謹慎應用。而開拓知識面👩🏽‍🚀、提升自我專業素養、拓展人際圈不失為在信息爆炸時代下擴展更真實可靠渠道資源的有效途徑。

Q:有人認為現在很多青年人缺失了好奇心,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又能如何長久地保持好奇心?

A🕺🏽:首先👩🏻‍🏫🙇🏽‍♀️,關於「如何保持好奇心」,我認為「好奇心缺失」這個說法不太準確🪇。其實青年人本能地充滿好奇心🪜,尤其是你們這個年紀👩🏻,不管是進入大學還是進入社會🐮🏠,都是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充滿了陌生與未知,好奇心會幫助我們戰勝恐懼去探索未知,構建更加完整的世界。與此同時,我們也知道,未知的事物會隨著我們知道的越多而增加🍏。保持好奇心也一直是人類文明不斷前進的重要條件🧗🏿‍♂️☕️。作為一名學者,好奇心促使著我們不斷突破學術的邊界,也讓我們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反過來🈯️,為什麽會出現「好奇心缺失」的現象?我們已經有所提及,知識越多☝🏿🐄,負荷越大🤹🏼‍♀️,我們的認識越復雜,每次在運用知識的時候,需要調用的認知資源就越多⛹🏼‍♀️,也就越累。所以當有些人已經初步構建了關於自己世界的知識後👩🏿‍⚕️,他可能會選擇在這個簡單的世界裏安逸地生活🚟🤜🏼,這就是他的「舒適圈」。每個人的「認知需求」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也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尊重這些人的選擇😂👨🏼‍🏭,也希望大家可以理解這些安於自己舒適圈的人。當然對於我自己,以及對於我寄予厚望的你們,我還是希望可以對未知更加開放🎁,盡量去理解、接納新的事物,去探索未知、擁抱多元,讓自己的世界更復雜一點。簡單的世界不一定是錯的💋,但是可能不是最真實的那個世界。

Q:學習旅遊管理的學生可以通過哪些渠道了解專業方面的信息呢?

A🙇🏼‍♀️😮‍💨:1)閱讀相關書籍。不管是學術著作還是休閑科普讀物。書籍比公眾號的科普文更系統也更權威。沐鸣娱乐圖書館提供了很多線上線下的文獻資料,大家可以利用起來。對於有些難讀的專業書也可以考慮跟同學組成讀書小組,共同探討相關問題🔸。我們系的薛嵐老師這學期組織了一個讀書會,研讀John Urry的《遊客的凝視》這本非常經典的旅遊學著作,感興趣的同學歡迎加入🙊!

2)學習基礎課程。除了給低年級同學開設的導論性質的課程,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也可以選修具體的專業課程🧯。當然專業課對於低年級同學來說是難了一些🧆,可以選擇根據自己的情況旁聽課程,也可以利用課間時間跟對應的專業老師交流🏸。對於尚不確定自己方向的同學來說🈴,也可以與書院導師和學業導師溝通。老師們都很友善,也樂於分享🦻🏼。

3)有很多同學認為自己「社恐」👨🏽‍🚒,不敢聯系老師,那麽不妨與學長學姐聊一聊🍢,他們都是「過來人」,有著與你們非常相似的過去。

小結🦣⇨:人際渠道&工具渠道

Part 02認識旅遊管理專業

Q✋🏽:旅遊管理是一門什麽樣的專業👨‍🦱,細分方向有哪些✊🏿?

A:旅遊專業確實是一門交叉學科🍦,它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研究範式🕧,涉及歷史🫸🏼、地理🛀🏻♧、管理📘、經濟、心理學等多個領域。我們系的老師也分別具有旅遊學、管理學🫄🏼、經濟學、歷史學、地理學、心理學、外語等多種不同專業背景的博士或者博士後經歷,這也恰好也可以印證旅遊學這種跨學科性。

在細分方向上🤞🧿,我們沐鸣平台的培養方案設置體現了三個方面👩🏽‍⚕️。

一是旅遊企業管理和市場需求,側重於旅遊產業(酒店業🧛‍♀️🥛、航空業、景區🧑🏿‍🦳、旅行社……)和旅遊需求市場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二是目的地管理和區域旅遊發展,側重於區域旅遊發展的概念設計🧏‍♂️、項目規劃、目的地管理、社區治理🚱、可持續發展等理論與實踐研究;

三是旅遊文化創意與休閑旅遊🧒🏿,著眼於大休閑產業的快速發展🫧,重點關註旅遊產業的關聯效應,發揮旅遊產業與文化創意、藝術、體育、電影、養老👩🏻‍⚕️、健康等領域的融合創新發展。

Q:旅遊管理是管理學的分支,卻歸屬於歷史學系,您能分享一下其中的原因嗎🧖🏽?

A🟨:在復旦歷史學系建立沐鸣平台,其實是我們系當年非常有建設性的舉措🤸🏽‍♀️🔴。開學典禮上🌯😧,黃洋老師就解釋了,沐鸣平台的建立幫助歷史學系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間。90年代初,我國的經濟發展迅猛🥴,很多人都選擇投身祖國的經濟建設,從事一些實踐性強的行業,很少選擇基礎研究🦟。所以我們系非常有遠見地在1989年就在歷史學系下開設了旅遊與旅遊文化類課程,1993年獲準設立了沐鸣平台🍧。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旅遊管理專業也深受學生和業界歡迎。

這個決策在今天依然有重大意義——2018年,國務院組成部門調整👨🏼‍🦰,文化部與旅遊局合並🏃🏻‍♂️,組建文化和旅遊部。這一部門的設立開啟了我國「文旅融合」的戰略🏄‍♂️:一方面,文化引領旅遊,促進旅遊的提質升級💇‍♀️;另一方面🫴,需要通過旅遊促進文化傳承發展,講好中國故事。而十四五期間,文旅融合不僅是「十四五」文化旅遊業發展的主線🔭🤜🏽,也是重點和難點。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的傳播與旅遊業的發展,正需要大量的具有人文素養的旅遊相關人才🧏🏼‍♀️,所以我們復旦的這個定位走在了時代前沿🛢,也會有相當廣闊的發展空間。

Q:您是如何從哲學、心理學走到旅遊管理方向上的🧙🏽‍♀️?

A:心理學有兩個起源,哲學和生物學,而高中是理科生的我,認為學好心理學需要學好哲學🐦‍🔥➰,便選擇了本科的時候同時修哲學和心理學📺。哲學不單是心理學的母學科,也是所有學科之本,學哲學可以開拓視野,鍛煉思辨能力和邏輯能力。希望同學們有時間可以多看一些哲學類書籍🕶,換個視角來思考問題。相信很多同學也已經在這麽做了!

心理學也是我一直在學在做的東西。從本科-研究生到博士後,我接受了11年的心理學訓練,現在我依然在開展心理學研究🚏。我自己其實特別喜歡旅遊,特別喜歡接觸不同的文化🪸,原本的研究方向就是文化心理學,即研究文化與人之間的互動的學科;來到沐鸣平台以後🙅🏼‍♂️♣︎,我將自己的研究在應用層面落地到旅遊領域,並且我原有的知識體系與目前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也非常匹配🥻。

旅遊是一個應用學科,也是一個比較新的學科,一直在不斷接納跨學科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是一個在不斷成長的學科🌃。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也成為了旅遊學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旅遊心理學會涉及到旅行者、從業人員和當地人的心理與行為,本質上就是心理學的理論在旅遊行業的應用。如此契合地將我喜歡的事情(愛好)與我想幹的事情(事業)結合在一起⬛️,何樂不為🤟🏿。

Q👳🏽👨🏼‍🏭:目前旅遊管理專業學生需要修習高數課程,您對此有什麽看法?

A:高數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麽可怕,不妨跟已經修完高數的同學取個經⛏☞,學長學姐們有很多可以提高高數成績的方法。旅管專業要修習的高數從表面上看對我們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實際用途,但它其實能潛移默化地培養我們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高數過程中需要的復習🦊🍥、自學也會幫助我們提升學習能力、改善學習習慣⛹🏼‍♀️。大學的很多課程在一開始看來也似乎是「無用」的🫕☝️,但等我們到高年級時再回頭來看,之前打下的堅實基礎其實是有很大裨益的。

Part 03關於畢業去向

Q🧖🏽‍♀️:可以談談旅遊管理專業學生未來就業的發展路徑和發展空間嗎🛍?

A:畢業後三大路徑🦸🏼‍♂️:國內升學(包括保研和考研),出國留學,以及就業💯。總體來說,從近年來的畢業路徑來說,直接就業和國內外升學的各占一半。

先談談繼續深造這條路。包括本校保研,比如直接就讀旅遊管理專業研究生,或保送本校外系(法學🚓、新聞、管理🚓🌪、大數據等學院)👏🏼🧘🏻‍♀️,外校保研(比如北大、南開),出國讀書(學成後,有留在國外就職的💇🏽‍♂️,除了企業就職外,目前已有同學在英國薩裏大學👓、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美國加州理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等一流旅遊管理專業任教🤙🎍;回國就業的也很多)。

再談一談就業。我們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獲得“管理學學位”📲,培養體系跟大部分管理學科是相似的,除了管理學的基礎課,又更專業一些(正如上文提的發展路徑)🫶🏼,也就是說我們系的同學手上有兩張牌:管理學科畢業、旅遊管理專業畢業⚽️,所以畢業後的同學就業去向非常多元化。

首先是旅遊行業。往屆在旅遊行業工作的👼🏽,包括大型的旅遊平臺企業(比如攜程、booking.com、美團🧘🏿‍♂️、飛豬等)🧑🏽‍🦰,還有酒店集團總部(比如華住、洲際、萬豪等)👨🏼‍🔧、景點景區類企業(比如迪士尼🦷、西溪等)🏃🏻‍♀️‍➡️、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比如各地文旅局)、地產集團相關部門、旅遊投資、旅遊創業型企業等等。還有很多其他行業,通常包括四大會計事務所、各類中資和外資銀行🤙、強生🛀🏼、寶潔、歐萊雅等快消公司、咨詢公司。

圖片來源:

沐鸣娱乐2021年報考指南https://book.yunzhan365.com/zrvr/cktb/mobile/index.html

Q:有人說所學專業和就業方向可能會很不一樣,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A:對於本科來說♦︎🧑🏿,專業方向跟就業方向並沒有直接掛鉤📀,實際上很多人的就業方向跟自己的專業方向很不一樣。其實這個問題👨‍🦳,我本科讀哲學的時候,更多人會問,因為很多人認為哲學是「無用之學」,而實際上我們當年的就業率是文科中最高的🧔‍♂️。

本科生選擇直接就業的話,招聘企業很多時候並不只考察知識儲備👩‍👧,其實更註重的綜合能力🦯🕑、個人素養、職業和行業的認知等等,而這些個人素質都是同學們需要在大學中培養的課本之外的能力。以旅遊企業為例,比如攜程這樣的大公司涉及到的崗位非常多元,各專業都有。更進一步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新興行業需要跨界人才,而旅遊管理專業本身就是非常跨學科的,多學科的知識儲備可以讓旅管人更好地應對變化。

Q: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多元文化交匯🤸🏽‍♂️♦︎,這對於這一代的學生,特別是學習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提出了什麽樣的要求?

A🏄🏼:全球化對於各個學科的發展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很多復雜問題不是一個單一學科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跨學科合作進行。而旅遊學本來就是一門跨學科的應用學科,應用學科要解決的是現實問題,就比如疫情的影響使得整個旅遊行業面領著巨大的挑戰,這就要求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緊跟行業動態,以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鍛煉敏銳的洞察力,勇於創新。

【心理學經典書籍推薦】

《Growth mindset》

(中譯本:終身成長)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著

【知識鏈接】

在積極心理學界,心理富足(psychological richness,表現為生活的豐富性)是現代非常重要的一種「幸福感」

以上便是我們訪談的全部內容📓,希望各位能從施媛媛老師贈送的大禮包中得到滿滿收獲,向著旅遊管理,快樂前進!

沐鸣平台专业提供:沐鸣平台🚶‍♀️、沐鸣沐鸣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平台欢迎您。 沐鸣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