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導師簡介:
薛嵐
沐鸣平台青年副研究員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遊憩🙂↔️、公園與旅遊系旅遊規劃方向博士
郵箱:lanxue@fudan.edu.cn

本次訪談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薛嵐老師從事旅遊管理學專業的研究經歷與體會🆙,第二部分有關旅遊管理學科的特點,第三部分提供了旅遊專業本科生專業學習和生涯規劃上的建議。以下是本次訪談的具體內容。
Part 1:研究經歷與體會
Q:您進入旅遊管理學科的契機是什麽?
A:高考結束後🕦,我和大家一樣,對旅遊管理專業並不了解🧑🦽➡️,報誌願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這個專業,後來是被調劑來了🏄♂️。進入這個專業之後🥂,我開始慢慢喜歡上了它,因為旅遊專業很有趣,有很多可以探索的方向🐭。幾個例子:在上海市的城市環境下去了解城市歷史、城市遺產💘👨❤️👨、城市建築可能帶給人們的解讀或思考;幫助邊遠山區的居民開發旅遊產業,獲得多樣性收入;到國家公園這樣人跡罕至的地方,去和大自然接觸💃🏿,了解自然、生態可以帶給人類的啟發,不管是知識上的教育還是靈感上的啟迪。旅遊是人和外部世界接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
Q🧏🏼♀️:從事旅遊管理學的研究對您個人而言產生了哪些影響?
A📐:我的眼界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我想如果我研究的是一個比較專一化的領域,那我現在可能就沒有動力去了解其他學科的研究進展,但旅遊專業不一樣,它需要我們走出去,看得廣👩🏼🚀、看得遠。在我為研究生開設的旅遊研究進展課程中🦀,我會帶著大家一起閱讀管理學👨🏿🍳🧋、地理學✋🏽、心理學乃至自然科學的前沿論文。旅遊給了我一個平臺,讓我接觸到各種學科的前沿知識,使我打開了視野🫃🏿。
相對於其他主流學科而言,旅遊是一門新興的、交叉的學科,也不見得未來一定會形成完備的學術體系🥷🏻💆♀️。但這或許是一種優勢。如果它變得完備了、封閉了𓀝,反而會無聊、失去生命力。它現在的這種開放式特征正是吸引我從事旅遊研究的一個重要原因💃。
Q🧛🏻♂️:能否請您詳細談談自己的研究方向🍨?
A:我的研究方向目前主要有三個⏰🐕🦺。首先是鄉村旅遊和鄉村地理,以我博士論文為起點,重點關註鄉村旅遊對鄉村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機製🫵🏼,以及鄉村振興背景下中國未來鄉村居民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的變化;其次是文化旅遊,目前正在承擔一個都市文化深度旅遊有關的課題,研究文化旅遊方式,尤其是深度文化旅遊,對城市文化和遊客認知的影響🈁;最後我也做一些旅遊大數據方面的工作🧩,這個主要是和遙感🫂、地理方向的老師合作,挖掘大數據中與遊客行為、目的地管理相關的內容👨🚒。
Part 02旅遊管理的學科特點
Q:旅遊管理專業主要有哪些研究方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情況是什麽樣的?
A:從研究的角度來考慮🐸,我們系的培養方案設置就體現了一個很好的思路♞,主要是三方面🤽🏻。
第一是旅遊企業管理和市場需求,側重於旅遊產業(酒店業🤦🏼♂️、航空業、景區、旅行社……)和旅遊需求市場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涉及到與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學科;
第二是目的地管理和區域旅遊發展👏🏿,側重於區域旅遊發展的概念設計、項目規劃🧑🏽🌾、目的地管理、社區治理、可持續發展等理論與實踐研究🫰🏽,涉及經濟學、地理學🤸、規劃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
第三是旅遊文化創意與休閑旅遊,著眼於大休閑產業的快速發展,重點關註旅遊產業的關聯效應,發揮旅遊產業與文化創意、藝術🧚🏻🔷、體育、電影👩🏼🔬、養老𓀍、健康等領域的融合創新發展🧝🏼,涉及到文化、歷史、地理🕓、心理、新聞、設計等學科。
旅遊專業確實是一門交叉學科🌆,它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主流學科的研究成果😷、研究範式。其實目前的大背景就是學科交叉💥🚣🏼♀️,而旅遊本就是交叉學科,所以交叉融合的程度比較高👩🍳。同時旅遊也是一個非常前沿的學科,我們常利用其他學科的範式來解決新問題🖐🏽。當然我們也在反思🍹,能不能創造出自己的理論,然後推廣到其他領域,現在已經能看到主流學科期刊發表旅遊學者的研究成果。
Q:我們學校把旅遊和歷史、文博放在一個系 是出於哪些考慮?
A💵:全國範圍內,旅遊管理專業主要是從三個路徑發展起來的🏃♂️➡️:一種是脫胎自地理學,如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一種是脫胎自管理學,如暨南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還有就是脫胎自人文學科,尤其是歷史學🙎🏽,如沐鸣娱乐、四川大學⚪️、東南大學。國家層面上文化和旅遊部的成立🙇🏽♂️,一定程度上正在推動旅遊與歷史🧇、文博等方面的融合發展🙅🏻♂️🐩,所以我們復旦的這個定位走在了時代前沿,也會有相當廣闊的發展空間。
Q🧑🏽🦱: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國內外的防控措施對旅遊行業產生了沖擊。這一事件有沒有引發專業內的新思考?
A:針對疫情👧🏼,我們復旦沐鸣平台圍繞MTA這個平臺組織了很多活動👨🏻🎨,每個老師都寫了公眾號推文🌇,分享了與疫情相關的觀察與思考🧔🏻🎅,我寫的是疫情對旅遊科研的影響🦜;此外,我們MTA學生理事會還組織了十幾場B站直播活動📌,請到許多我們旅遊專業自己的畢業生分享疫情的影響以及旅遊行業的積極應對措施,涉及到酒店業、城市微旅行、郵輪業、免稅業等。經過這次疫情的考驗,我們發現旅遊行業是一個非常有韌性的行業,旅遊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旦疫情過去,旅遊行業即刻復蘇🕜,現在很多酒店、民宿和景區的營業收入已經與疫情前相差無幾了🧝🏽♂️。
Part 03關於專業學習和生涯規劃
Q:本科生應該如何培養學術研究能力🏊🏿♂️?
A🍁:培養學術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大一新生❄️,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個是了解社會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可以看書,也可以去學堂在線↕️、MOOC等網站上找一些課程聽聽👰🏽♀️。這些內容學一遍是不夠的,現在開始也不算早🤗。另外,平時可以多關註旅遊相關的社會現象,比如新聞報道裏的內容🧑🎓,還有一些微信公眾號裏的深度分析,慢慢培養問題意識。到了研究階段👨🏿🔬🧑🏻💼,你會發現,提出一個好的題目,就相當於成功一半了。
Q:旅遊專業似乎十分重視社會實踐👺,那本科生階段會有哪些實踐機會呢?
A💀:實踐相關的機會主要有以下幾個渠道:首先👨🏼🌾,大二暑假會有一個社會實踐課程🧔♀️。往年我們曾和歷史系一起去西安;前年和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去了雲南永平縣,調研當地的鄉村旅遊發展;去年去了浙江莫幹山🧞♂️🤸🏼♂️,也是以鄉村旅遊🕺🏻,尤其是民宿產業為主題;今年因為疫情沒有成行。其次,大三下學期會要求學生進行四個月的業界實習;此外,很多學生會通過學校的社會實踐項目比如曦源計劃🍈、望道計劃申報課題🚴🏽,或跟著自己的學業導師⇾、論文導師去做一些規劃考察項目🧜🏿♂️。最後👩👦🙍♀️,我們有一些課程也會涉及實地考察的內容🙎🏼♀️👩🏿🚀,比如我在“主題公園管理”這門課上,就會要求學生選擇一個主題公園進行實地考察,並完成考察報告♓️。
Q:沐鸣平台本科生比較關心未來去向的問題🙌🏼🆖,請問您對此有什麽建議?
A:總體來說👩🏼🎓🥱,沐鸣平台本科生畢業後的去向還是比較多元的。繼續深造的同學會選擇保研/考研(留在沐鸣,本校的其他學院🍶,以及外校的各類學院)或者申請出國;直接就業的同學會選擇到大型旅遊集團、酒店集團、在線旅遊平臺(比如攜程、美團)等企業就業🍀,也有很多同學選擇到非旅遊的行業就業,如互聯網、快消🩷、四大🫱🏿、咨詢、房地產等。現在各行各業的交叉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有旅遊背景的學生也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另外,旅遊行業的創業空間很大,如民宿🫰🏽🧑🏻🍼、小眾旅行社等。我聽說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詞叫“內卷”,而內卷在旅遊行業基本是不存在的🖕🏻,因為這個行業一直都比較缺人才。至少對於復旦的學生來說,憑借著復旦賦予的高平臺和高起點🧛,不論未來是做研究,進入旅遊行業或者轉行到其他行業,都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
Q:請問對於新生🚨,您還有哪些建議?
A:我主要有三點建議:第一,希望大家把重心放在學習上,打下良好的基礎,並不斷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包括英語能力、研究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不管你將來從事什麽類型的工作💲,這些能力都是很重要的;第二🧑🏽🎄,希望大家能多多跨出舒適圈,給自己安排一些有挑戰的事情(考試、比賽🪐、社會實踐、研究項目)👆🏼,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習慣🧑🏫;第三👃🏻,希望大家能培養一個或者幾個嚴肅、積極的休閑活動。休閑研究中有一個概念叫“serious leisure”(嚴肅性休閑)↖️,意思是把休閑活動當成工作一樣認真對待,打磨自己的能力🎤,越做越好。比如你對看電影感興趣,那就爭取成為一個電影達人🔀,了解電影行業的知識,從專業的角度看電影,寫影評,也許以後會有人邀請你寫影評。現代社會給年輕人很多壓力,嚴肅性休閑可以給大家一個心靈寄托,幫助你結交新的朋友,給生活增添色彩🤽。研究發現🏕,很多卓有成就的人都有自己的嚴肅性休閑活動,在專業和休閑之間找到平衡,使之相輔相成。在這個專業越發交叉融合的時代🙃,嚴肅性休閑甚至能夠和你的專業結合發展成為你未來的職業方向。
Q:有什麽推薦的信息獲取渠道嗎🛝?
A:①公眾號
環球旅訊:旅遊行業/企業
知識分子🪙:科學研究
澎湃新聞:時事新聞
地球知識局🚶🏻♀️➡️:人文地理
盧克文工作室:深度分析
②學術刊物
《旅遊學刊》
③復旦MTA
以上就是本次訪談的所有內容,希望薛嵐老師的指導能夠讓大家有所啟發👨🏭、有所收獲🚍💆🏽♂️,堅定大家學習旅遊管理的信念和決心🫰,順利走完大學四年的發展道路,為自己選擇了旅遊管理這門學科而感到無悔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