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晚上六點半,在光華樓西主樓1801報告廳😹🧹,來自康藤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唐素君女士,為大家帶來一場刷新各位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講座。

唐總先後供職於兩家國際知名律師事務所,基於對旅遊的熱愛🫥,她毅然辭職🙎🏻,全身心投入到帳篷營地的運營當中🎅🏽。2009年,康藤品牌誕生,2013年建成第一個帳篷營地——康藤·格拉丹帳篷營地,至今已運營了三個位於世界級的旅遊資源的帳篷營地。可持續發展是如何體現在帳篷營地建設和運營之中的?圍繞這些問題,唐總以實例向大家講述了帳篷營地的故事🤾🏻♀️。

截止2018年,康藤已建成三個營地👱🏻♂️,分別位於麗江的康藤·格拉丹帳篷營地、位於紅河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之畔的康藤·紅河谷帳篷營地和位於騰沖的康藤·高黎貢帳篷營地。這三個營地的建設與運營,從頭至尾落實著可持續的理念,其可持續的核心,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第一是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第二是人文資源的傳承與可持續,第三是企業運營的可持續。盡管這些概念並不新穎,但其實施過程卻對公司的專業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自然資源保護與可持續方面,唐總以高黎貢營地為例進行了解讀:為了保護當地生態↔️,盡量減少對自然的幹擾,該營地采用了全高架棧道的設計🧏🏿♀️,且架高9-10米🦶🏻,最大程度減少對當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相對隔離動物與人類的活動空間、限製開發規模、限製施工強度。以限製施工強度為例,如果是地面施工,各種管道鋪設、房屋占地會對地表植被產生重大影響,而高架之後,管道架空在棧道下方,不進行地面施工,棧道也僅需要占地面積很小的多個支點🎋🧒,極大的避免了對地表的破壞。

人文資源保護與可持續方面,紅河谷營地采用當地夯土工藝,通過雇傭的經濟杠桿,促使當地人進行文化傳承,同時,康藤還計劃提起倡議,通過客人對紅米的認購活動⏭🫕,支持當地梯田的保護和傳承。
企業運營的可持續並非僅指公司的財務方面可持續🌛,而是更強調項目對當地社區的融入和對文化遺產、環境效益等多方面內容的整合與保護👩🏻🦲。支持社區發展,帶動客人對貧困地區的關註和幫助;強調社區與目的地發展的關聯性💂🏿♂️,教育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提高環保的居民參與度;雇傭當地員工,給予他們平等機會,在建設營地的同時,還為居民建設了前往農田的步道🫲🏻,讓居民在預約後也可以免費參觀營地,提高社區參與度與發展水平。

旅遊目的地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經營者、旅行者和當地居民的共同努力🤸🏽。這次講座🌅🚣🏼♀️,讓大家從多個角度重新認識了可持續發展,對於未來旅遊目的地的建設🧗🏼♀️,很有啟發意義🚃。
旅遊目的地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經營者、旅行者和當地居民的共同努力。這次講座🚣🏿,讓大家從多個角度重新認識了可持續發展,對於未來旅遊目的地的建設,很有啟發意義。
(供稿:2017級復旦MTA非全日製學生 狄偉超
攝影:2017級復旦MTA全日製學生 朱亞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