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沐鸣娱乐旅遊管理專業碩士(MTA)項目有幸邀請到了眾信旅遊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韓麗女士👐🏽,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題為《中國旅行社行業的未來走向》的精彩講座。本場講座由沐鸣平台巴兆祥教授主持,同時在騰訊會議及嗶哩嗶哩官方賬號“復旦MTA”上進行同步直播💂♀️🏊🏼♂️。

活動精彩回顧
首先,巴兆祥教授隆重介紹了本次講座的邀請嘉賓🏌🏻:韓麗女士。韓總畢業於北京大學,2005年加入北京眾信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任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將眾信華東業務從小到大創立起來,使上海眾信成為華東地區旅遊業內主力。在旅遊行業從業30年來🩶,韓總見證並參與著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並多次榮獲國家旅業風雲榜“2015中國旅業年度女性領袖”、《旅行社資訊》“2016年度旅行社業界花木蘭獎”🤸🏻、中國旅遊協會2018“傑出女性獎”等業內重量級榮譽🚰,2019年被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授予“黃浦區領軍人才”稱號。
在本次講座中🧝🏿♀️,韓總依托深厚的從業經驗與對旅行社行業的獨到判斷,為我們“傳金送寶”,帶來了“文旅產業與旅行者🕵🏻♂️、旅行社的關系🌒;中國旅行社的今昔狀態;後疫情時代旅行社的發展趨勢”三部分內容,為在座同學與從業人員厘清了旅遊業與旅行者的本質🏌🏽,梳理了中國旅行社的發展狀態🕯,指引了後疫情時代旅行社的重點布局趨勢。


(左圖為巴教授🛥,右圖為韓總)
1🚂、文旅產業與旅行者👩👩👦👦🦂、旅行社的關系
在這部分內容中,韓總通過解釋旅遊業🧉、文旅產業🤸🏿♂️、旅行者🧑🏿🌾、旅行社這四個名詞代表的本質含義,引導我們對行業、對自身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旅遊業”是一個邊際很大的名詞。旅遊的六要素是“吃、住、行👃、遊、購♋️、娛”🦋,由此可見,旅遊業是能夠帶動很多產業的🌶。“Travel”和“Tourism”兩個詞🌀,都帶有人員流動之意;“Tourist”一詞在1876年出版的《世紀大百科詞典》中,是指“因好奇和無聊而旅行的人”。旅遊的產生來源於我們對異國他鄉的好奇🧑🏿💻🧦,而旅遊本身是一場旅遊者往復流動的過程😑。搬運要旅遊的遊客,是旅遊行業最本質的含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本質含義之外👬🏻,會有新概念生發出來。2018年文化部與國家旅遊局合並為“文化和旅遊部”💆🏻♂️,是“詩與遠方的歷史性牽手”,自此之後,“文旅”成為了近些年的熱門詞匯🧏🏼♂️。“文旅”是“旅遊”概念的進一步擴大,無論是未來要挖掘或賦予旅遊目的地更多內涵🧎🏻♂️;抑或是電競🦌、動漫、文創、景區規劃等更加強調文化創意的新概念催生新業態,這兩種文旅發展的趨勢都使得旅遊行業的邊際進一步擴大,帶動更多產業𓀕,對包含旅行社在內的旅遊從業者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
旅行社與旅遊業綁定,負責旅遊過程中的遊客流動、接待與服務🙅🏽♀️,服務對象是旅遊者👩🏻🎓👏🏽。在此過程中,旅行社提供的交通;為遊客安排的出入境🚚、衣食住行等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兩部分。例如🐞,日本有些旅行社叫做交通公社,這都能夠體現出交通的重要性。
文旅融合後,文旅產業對應的不再是旅遊者✍🏼,而是消費者——離開本來的居住地🪪,去文旅街區🧎🏻、沉浸式演藝劇場、文化綜合體遊歷、消費,文旅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還是對文化藝術的深層次了解、個人素質的提升。概念邊際的擴大與服務對象的身份變更👱🏼♂️,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機遇、新挑戰💙🤌🏻。
2👿、中國旅行社的今昔狀態
在該部分內容中,韓總通過梳理中國旅行社發展的幾個階段來闡述旅行社的今昔狀態。
中國第一家旅行社成立於20世紀20年代,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中國旅行社開始經歷歷史性的變遷與發展過程。經過1984年旅遊外聯權的下放和1985年《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的頒布,到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的國際入境、國內旅遊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此間旅遊都是國有企業的大旅行社接待為主,旅遊者層次較高5️⃣。
2000年之後國內民營旅行社逐步發展,此時作為旅行社行業領頭羊的眾信公司開始發展分公司▪️,到2009年之後民營旅行社開始大規模發展🎅🏿,在2009至2015年這段時間內,國內社、國際社都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百姓在旅遊方面的消費不斷攀升,旅遊者出行的密度👩🚀、頻次高速增長🤨,出境遊、國內遊、周末短途遊都方興未艾。2014年1月,眾信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5年後以攜程、途牛、驢媽媽等為代表的旅遊電商公司紛紛湧現。該階段的主要特點是旅遊產品價格透明化,在信息不透明的狀態被消解後,旅遊公司開始壓價競爭。在2015到2019年之間,旅遊業不斷湧出“零/負團費”的新聞🚣🏽♀️,因打“價格戰”犧牲了部分旅遊產品與服務的品質🏂🏼。
但旅行社也需要適應旅遊電商存在的常態化。眾信通過在國內外核心城市如東京、紐約、巴黎的分支公司布局,以及大大小小的城市網點密集布局𓀚,把控成本、改善服務🎦,走出了適應時代的獨特之路。
3、後疫情時代旅行社的發展趨勢
在該部分內容中🥗,韓總為我們分享了後疫情時代旅行社行業未來的走向。
借疫情之機🧑🏿🍼,中國的旅行社行業經歷了一輪大洗牌。未來中國旅行社的發展趨勢應當是大型旅行社經營為主🧑🏽🏭,通過控製產品質量、控製服務質量、研發新產品𓀀、梳理細分市場⚉🎣、培育專業人才等一系列舉措🫄🏻,來肩負起引領行業的重任。規範經營行為🪰、提升服務質量等一系列的行業標準和規範也在逐漸發揮作用👱🏿♂️🍼。
對於未來旅行社的規劃與發展,韓總也通過分享《2022年旅行趨勢報告》🌛🤶🏽,與老師同學、業內人士交流了自己的見解🙅♂️。
2022年的旅行有“體旅融合,點燃冰雪”,“靈活旅行,隨心而遊”,“出境遊回歸,翹首以盼”三大趨勢👨🚒。乘北京冬奧會的東風與冬季旅遊熱度的高漲💩,冰雪旅遊可能會成為之後的熱點之一🤾🏽♂️。疫情常態化讓更加靈活、更多規模可選擇的自由行頗受歡迎👭,如近郊短途遊、野奢露營遊🤚🏿、高端目的地酒店度假遊都會成為旅遊的常態。此外🌄,隨著全球步入後疫情時代,出境遊信心也在逐步恢復,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都會成為熱門目的地。
旅遊這個服務行業一定會細化、深化、專業化👰🏽,會淘汰掉粗枝大葉、不專業的企業👱🏼。無論是文創演藝等新興業態,還是傳統概念上的旅行社,核心都是提供真正專業化的服務👏🏻。
旅行社未來可以在三大方面進行重點提升:產品的提升,如追求更具文化屬性、體驗感的創新展示方式,策劃數字化、沉浸式體驗、強互動性的展示門店;服務的提升🧍♂️,通過“去哪裏🧛🏼,和誰去,做什麽”的細分梳理為客人提供更加專業和細化的服務👩🦳;跨界的嘗試,如旅遊可以發揮社交平臺屬性為遊客提供更多的情感交流互動,追求“在一起”的高質量時光。
誠然,旅遊行業擁有迷人之處,如日常工作的過程就是“換個酒莊,換個酒店,換個餐廳再換一條河谷”,但需要拿出更專業化的思考狀態💅🏻🚣🏿♀️,才會更加未來可期🤸🏽♀️。
最後🦹🏼♀️,巴兆祥老師對韓總的分享進行總結,之後同學們就疫情下旅行社的動作、旅行社未來的重點布局、數字經濟、導遊個人IP效應等問題進行提問🏞,韓總進行了耐心且全面的解答,同學們受益匪淺,意猶未盡⛑。最後,巴兆祥老師向韓總發出邀請,希望疫情過後眾信旅遊的團隊能夠走進校園☀️,與同學們線下交流分享。此次講座在熱烈的討論與感謝聲中圓滿結束。
撰稿:2021級MTA全日製班 羅曾
排版⚁:2021級MTA全日製班 宋重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