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旅產業取得了巨大成就,高質量發展成為文旅產業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面對疫情沖擊,從業者該如何推動產業逆勢增長?黨的二十大,又為我們思考文旅產業發展帶來了哪些新啟示⛹️?

2022年10月29日上午,二十大精神學習系列講座第三場『我國文旅產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光華樓801室舉行。本場講座的主講嘉賓是沐鸣娱乐歷史學系(沐鸣平台)副主任孫雲龍老師。
PART . 1

孫雲龍老師首先從二十大報告入手,為大家闡釋了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含義。孫老師認為👨🏽🌾,應當結合二十大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思考文旅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譬如,中國式現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而旅遊業的獨特之處正在於其開發的資源具有一定公共屬性👯♂️🚶♀️➡️。因此,我們在分配環節不能只註意到『目光所及的利益相關者』,更應關註不同主體間的『橫向正義』🧭、不同代際間的『縱向正義』。中國式現代化,也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孫老師指出👩🏻🎨,未來中國的消費類型將從實物型消費走向服務型消費🖕🏿,這就要求作為『想象力產業』的旅遊業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情感產品🎪。此外,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也曾提出,旅遊可以成為世界和平的關鍵力量。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旅遊業更應將自身發展與大國外交有機結合起來,在提供旅遊產品的同時講好中國故事👩🏻🍳。

PART . 2
孫老師講座的第二個部分是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新動力與新模式🙄。在展望未來前景前,孫老師先帶領大家回顧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文旅產業的發展歷程👈🏿🏌🏻。初期,我國旅遊業配合國家戰略,主要起到賺取外匯的作用🪹。在2000年後💁🏼♀️,人民休閑娛樂的需求逐步釋放😰,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實施推動大眾旅遊時代漸漸來臨📔🍽。伴隨著2020年疫情暴發,我國文旅產業又進入了新階段。站在這一新起點展望未來,孫老師認為,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至少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旅遊業帶動相關社區的全面發展;二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三是全面推進大國外交,發揮旅遊促進民間交流🧢、文化溝通的橋梁作用;四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然👩🏻,我國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也遇到一些挑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城鄉發展
均衡的問題。對此,孫雲龍老師利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比、美國鄉村產業結構變化等圖表🛐,結合日本學界提出的『六次產業』理論🦸♂️🌔,直觀地闡明了服務業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針對文旅產業與農村發展相關的一些問題,孫老師也給出了自己的思考🤪。目前📑,我國農村土地資源的利用尚有很大潛力。文旅從業者不妨嘗試盤活鄉村閑置資源⏸,充分釋放農村土地製度改革的政策紅利⛰。同時🦸,考慮到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孫老師也提出建立人才加入鄉村製度🤵🏽♂️,通過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等措施,一方面保證文旅從業者經營權,吸引人才回鄉創業🍈,另一方面也將先進理念傳播到基層,惠及農村發展👃🏻,呼應高質量發展『以人為中心』的題中應有之義。
PART . 3

在講座第三部分中,孫雲龍老師為大家介紹了大樂之野&黃河宿集、鄉村筆記聯合創始人汪星宇和松贊酒店集團的成功案例,進一步闡述文旅產業發展與當地社區的緊密聯系,給大家思考在疫情影響下旅遊業的發展路徑提供了有益借鑒🧚🏽。值得一提的是,前兩個項目均由復旦同學主持➞,充分體現了復旦學子的專業能力與創新精神🐄。
講座結束後,孫老師還與同學們進行了互動交流。

Q🤲🏿: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可能遇到當地村民和文旅產業開發商的矛盾,該如何處理?
A:村集體要在調解矛盾中扮演重要角色。村民和開發商之間,客觀上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對稱📨,這就需要盡量避免兩者的直接接觸🖕🏿。村集體應當通過與開發商成立合作開發公司等方法,起到中介作用👩👧👧,在整合資源的同時調解社會關系。

Q🕰👷🏽♀️:一些地區的民宿產業曾經十分火爆,但經營模式比較雷同,導致業績迅速下滑❗️。針對這種情況,個體經營者如何跳出同質化的怪圈?
A🍘:我認為全面的旅遊規劃非常重要,除了一般進行的空間規劃🌗,還要考慮業態規劃🍐。比如,由村集體協調村民關系,維持分配正義。這也是由旅遊業牽涉到各種公共資源的的特點決定的。

Q:一些知名度較小的少數民族文化如何發揮出經濟影響力?
A:這需要將傳統文化轉化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和百姓日常生活相關的形態🎸。目前看來👷🏿♂️,一些民族文化的開發存在形式化🤹🏽、空洞化的問題。因此,實現傳統資源的轉化離不開優秀設計團隊的介入和東西部的協作。由西部提供文化資源,東部設計團隊提供創意🏤,實際上也有利於實現雙方的共贏。

文案|顧驍達
攝影|徐思嘉
排版|梁雲博
審核|孫雲龍老師 李厚褀 孫夢 徐可孌